一河通南北,文脉贯古今。中国大运河是一部华夏史诗,江苏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,全国两会期间,新华日报·交汇点新闻《千问千寻大运河》栏目开始推出特别报道“运河上的NO.1”,介绍那些在运河全线甚至世界运河中具有首位度的古今传奇。3月12日,《千问千寻大运河》为您讲述——京杭运河第一港,夜晚有多忙?
徐州港是京杭大运河最大的港口,港口水深4米,可以停泊3000吨的大船。作为北煤南运、西煤东输的重要枢纽,来自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内蒙、安徽等地的煤炭经此中转至长三角地区,保障那里的能源供应、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。千年运河至今仍是黄金水道和经济动脉,这里是一处绝佳的见证。 2024年,徐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95.35万吨,占全市货物吞吐量近一半;集装箱吞吐量超28万标箱,创历史新高。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是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的交通大动脉,煤炭、建材、钢材、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地南来北往,徐州港也被称为“京杭运河第一港”。在徐州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、管道“五通港湾”的立体化交通格局中,大运河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。 徐州港的物流模式已从内河航运发展成“水铁联运、海河联运”,“公铁水”多式联运模式效益凸显。 在35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,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,经济体量最大,徐州港贯通东西、连接南北,对接长江经济带,辐射鲁、豫、皖;放眼全球,这里被列为淮海国际陆港重点发展的两大核心区之一,陆海空国际物流联动可以对接“一带一路”“中欧班列”,成为国家级全域开放平台。 未来这里将是徐州港的“智慧物流枢纽”,物流供应链、信息流链、金融链“三链合一”,陆续整合现场生产管控信息、华东煤网供应链服务平台、铁水联运资源,发展第三方物流,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企业转型接续发展。 在2000多年的历史上,徐州一直是控扼东西南北的水陆要冲,漕粮运输上的枢纽节点。今天,运河上帆樯林立化作汽笛声声,运河之水融入现代交通、物流的体系中,激荡着时代的发展动力。它生动地告诉我们,什么叫做活态的文化遗产,什么叫做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